• 济南
  • 青岛
  • 临沂
  • 潍坊
  • 烟台
  • 菏泽
首页 >> 艺术名家 >> 浏览文章
欸乃一声山水绿 ——杨惠东学术艺术管窥
齐鲁书画网 2022-05-06
  杨惠东 1968年8月生,江苏睢宁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国画家》杂志主编,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秘书长,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作品参加国内外多种展览,并为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石涛山水技法解析》《罗聘》《清初四僧绘画》《蓝瑛》等专著和多种个人画册,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雾中青岛 杨惠东 2021年 136cm×68cm
  威海写生一 2020年 杨惠东 69cm×45cm
  日照写生一 杨惠东 2021年 45cm×69cm
  日照写生二 杨惠东 2021年 45cm×69cm
  崂山返岭海湾 杨惠东 2021年 136cm×68cm
  □ 孙飞
  与杨惠东先生相交也早,算是多年旧雨。杨惠东先生既从事学术研究又兼及国画创作,双楫并进,内外兼修,君子豹变,成绩斐然。惠东兄淹博儒雅,难能可贵者斯为“饮酒将军”(杨惠东闲章),江淮子弟的那份豪侠,正应和了“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之句。
  惠东兄的学风朴素而坚实,文风理性而通常,不尚奇诡之谈。中国古典艺术素来强调与人生的关系,学术亦然。“不即不离”是艺术家生成美感经验那一刹最美好的境界,治学岂不也如此?离开人生本就没有什么学术与艺术。惠东兄治学(绘画史),立基国画,坚守着中国美术史论研究的学术传统。而对于西学的方法与成果,“参用一二,亦其醒法”,形成他实事求是的理性学风。顾炎武论学术,一曰贵创,二曰博征,三曰致用,开启了清代学术乾嘉学派的一脉正宗。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指出:“清学以提倡一‘实’字而胜,以不能贯彻一‘实’字而衰。”惠东兄此种学风是颇具传承性和针对性的。这从其早年对“青绿山水”早期形态之研究,对佛教绘画史的专题研究,对西域美术史的研究,对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对20世纪传统派中国画家的钩沉研究均可窥一斑。
  夫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惠东兄的国画创作与其学术研究相内外、成表里,考画史而探奥理,颇具江左金陵韵致。他认为,整个20世纪的国画创作为“创新”的观念所主导,这或许源于19世纪以来中国经历的一系列中西文化碰撞所产生的挫败感,造成知识界对部分传统文化的质疑。杨惠东大概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从唐宋古文运动、北宋美术的复古思潮到元代赵孟頫的古意论,以及明代前后七子的诗文观,杨惠东坚定而执拗地梳理出一部轰轰烈烈的“文化复古史”,他抗拒在画中添加格格不入的当代符号,反对流于题材、形式表面的所谓“时代感”,而是以一种对历史与自然的温和态度,满怀温情地建构着自己的山水故园。
  他早岁多作细笔青绿山水,结构严密、理法备具、赋色婉丽、气象清华。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美术批评家、查尔斯·那科曼博士曾撰文谓其作承继了钱选衣钵,以梦幻语汇书写真实世界。我以为他的那些青绿佳构,难能可贵者,在笔工意周之外,蕴藉着南宗山水的文人气息,寓寄了他案牍劳形下那份逃世出尘的文心。青绿山水作为绘画体式的形成与确立,与佛教及其壁画东传的渊源不必带说。从克孜尔、敦煌到中原内地,那是古地图上一段驼铃漫漫的旅途。基于对佛教及西域壁画的研究经历,杨惠东对青绿山水的早期形态有独到的见解。
  然杨惠东忽兴叹:“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虽然在他一贯的认识中,中国画从来讲究规矩和法度,信马由缰或标新立异必然破坏本身的文化基因,但江淮故园的那份少年豪纵,使他更渴望生命表达的笔墨自由。于是,他又将创作的题材聚焦于水和大海。云水无形而有态,变幻而有势,正合于中华文化观念下宇宙间的生命意志。惠东兄视水为“大物”,远参马远,近取孔仲起、陆俨少诸老,斟酌古今、功参造化,勾勒出或低吟浅唱、或亢歌高颂的生命交响。即观其水法,或潭滔浚原,平波细流,停为潋滟;或萦纡回直,随流荡漾,长文细络,有序不乱;或滂挟大山,前直冲飚,卒风暴雨,雷霆之震。盖皆才人真性情所寄也。龚定庵有诗云“亦狂亦侠亦温文”,我以为那正是水与海的性格。惠东兄一介书生,却每也“铁马冰河入梦来”,风骨中流淌的那份刚毅与血气,常常不经意流露于侠肝豪饮、往来晤对。天风浪浪,海山苍苍,其亦“不是逢人苦誉君”乎?
  近年来惠东兄又多作写生壮游,走太行、登长白、望峨眉、眺岱宗、攀华岳、仰匡庐、探雁荡、吟黄山、拜九华,长江之逶迤、大河之雄浑、太湖之烟雨、洞庭之浩渺,寓于胸而呈之绢素,非独写景物耳,是写生意也,岂非写真气耶?
  对于中国画的写生,在当代画人的认识中多倾向于西画概念的写生。艺术语言通常只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这种西学背景下的写生观念造成当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趋同。杨惠东曾深入梳理过中国绘画中“写生”的概念及变迁,通解“写生”与“外师造化”的关联,分析过写生之于20世纪中国绘画转型过程中的特殊意义,他强调在当下的“写生热”中,应当坚守民族文化的立场,保持中国绘画的语言特征,以形媚道,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回归中国画本体的文化属性。
  宋人说:“画者,文之极也。”惠东兄从艺半生,晴耕雨读,山魂海魄、金碧青绿,无不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源于生命内里的书卷气,笔底意气翩然,出尘高古。古云:“六经读罢方拈笔,五岳归来不看山。”因系多年故交,不避浅薄,聊论才人仪度,工拙不计也。


文章点评
关于我们-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申请链接- 我要投稿- 我要留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