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整理收藏 |

著名画家单应桂先生沂蒙写生逸事

2016-02-23 齐鲁书画

    两年前的深秋,“传承——单应桂美术作品巡礼展”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开幕式之后的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了对单应桂艺术的诚挚肯定和高度评价。颇令人意外的是,赢得最多掌声的是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局埠村农民公茂富的发言。他那真挚不加造作的粗豪,更易于让人品读出其中的真诚,并不由自觉的为他鼓掌喝彩。


 

    单应桂与局埠村结缘,与公茂富相识,源自1979年的一次历时20余天的采风活动。当时单应桂去过临沂的多个村子,但以局埠村采风时间为最长,与乡亲们的感情也最深。据公茂富所言,单应桂在局埠村创作了《选出我们的新当家》《沂水汉子》《山东大嫂》等多幅人物画作品,其中的很多模特儿,是他或近或远的亲戚朋友。

    青年公茂富时任局埠村团支部书记,正是满腔热情、活力四射的年纪。一向钟情文艺的他,忙前忙后的为省里来的艺术家服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按照画家们的要求寻找模特。几乎是出于本能的羞涩,给这项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那又是栽地瓜的农忙时节,红薯半年粮,对土地贫瘠的沂蒙山而言,红薯和农忙更是无比重要。公茂富只好充分发动自家的亲戚关系,磨破嘴皮子让自己认为合适的乡亲给画家们当模特。

    但是,他费尽心思找来的模特并不总能满足艺术家们的创作要求,单应桂先生直言相告:“茂富,你找的模特有的好,有的不行。”

    公茂富何尝不知自己的眼光无法与画家相比,他苦恼的说:“那怎么办呢?”想到那正是生产队集体出工,劳动力都在田间地头的时节,他说:“咱到地头上去,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的看,你看中的我就记下,抽时间一个一个的叫过来让你画。”

    这正中单应桂下怀。她绕着局埠村的街巷转了几天了,走大街、穿小巷、入农户,和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坐在煎饼鏊子旁、泥炉子旁,听她们讲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怎样给八路军烙煎饼、做军鞋,怎样给八路军抚养后代。和曾转战南北,为战争前线输送过军粮、军火,抬过担架的老人们在街头巷尾围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却很难找到自己最中意、最有代表性的模特。想到山上去,到劳动力集中的田间地头去观察、寻找,又怕耽误了大家的生产活动。而公茂富的提议既能让她挑模特,同时又不会耽误生产,一举两得。

    说去就去,公茂富带着单应桂一行来到村边小山的耕地旁,甫一抬头,单应桂看到了一个微敞着棉袄,弯着腰,秃着的脑门汗水四流,腰际的烟袋锅子恰好将身体平分成两个45度夹角,正在往地瓜垅上用力按下秧苗的“老头儿”。单应桂激动的说:“哎呀,茂富,这个老头儿多好啊,你怎么就没给我选去呢?”这个“老头儿”,成为《选出我们的新当家》、《沂水汉子》两幅作品的原型。

    公茂富说:“听说后来苏联专家看到《沂水汉子》,都夸这个老头儿的形象好。单老师画的一丝都不走本像,太好了,太逼真了。并且写出了这个老头忠厚老实、勤谨能干的性格特征。我管这个老头叫姥爷,已经去世好多年了。”

    单应桂在局埠村画下的那些人物,当时是青壮年,如今或垂垂老矣,或已驾鹤西去。他们在不经意间,被大画家纳入笔端,得以永远年轻,永远存在。

    1979年的沂蒙山生活艰苦,百姓起居简陋。省里来的大画家也享受不到超标准待遇,住的房子能看见天,晚上睡觉时老鼠都爬到了被窝儿。二十多天的采风时间,单应桂他们每天吃的都是芹菜、煎饼、窝窝头。直到临走,公茂富才向大队建议,买了一条比巴掌大一点儿的鲤鱼,杀了一只鸡请画家们吃了顿像点儿样儿的饭。采风过程中,单应桂和父老乡亲建立了鱼水情深的关系。采风结束,当她将要离开村子的时候,乡亲们把她送到远远的村头,热泪盈眶,难舍难离。

    在过去一个甲子的艺术征程中,单应桂的重要作品几乎全是山东农村题材。无论是直接体现还是间接流露,这些作品中都带有沂蒙山的影子。从1985年以来的《山村妇女》《乡情》《海湾》《沂蒙初春》《逃亡——童年的回忆》《沂水欢歌》《参军》等等,通过沂蒙人和沂蒙的山山水水,将山东人的朴实、厚重、敢于担当和奉献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真实描绘了沂蒙山人民朴实而又可歌可泣的历史,揭示了沂蒙山人民追求和平建设新中国的高尚情操,创造了弥足珍贵的艺术财富。她质朴的人民感情,高尚的艺术风格和锲而不舍的创作精神,让广大百姓看到了艺术大家的风范,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如公茂富这位做过村干部、办过养殖企业,经济上并不窘迫、精神上颇多追求的“成功”农民所说的:“我相信她的这种质朴的人生观和高尚的艺术风格,会在中国这个历史长河里不断地流传。我深信单应桂这个名字,将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永远闪烁着荣耀的光辉。她是中华民族独特艺术的传承人,值得我们敬佩。”

    “单应桂老师的艺术人生,来自于人民,归还于人民,这是最高尚的品格。”公茂富操着沂蒙山方言几乎喊出这震撼人心的话语。  文\崔文涛(山东美术馆)

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