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整理收藏 |

胸有丘壑祥云生 白云山水画家陈俊何

2016-01-31 齐鲁书画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盛于唐宋,而繁荣于现代。山东画家高继兴发明运用独特的白云山水画法,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增添了一抹创新的光彩。作为高继兴的入室弟子,陈俊何十几年来精心研究传承白云山水国画技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山水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是画家形象思维和情感的表达。这种表达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语言来进行的。陈俊何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他牢记老师对自己:"师我不如师古人,师古人不如师造化"的教诲,为了实现白云山水国画的"表象"与"心像"的准确表达,他于故乡山西阳泉、寿阳山区和现在工作之地山东沂蒙山区。晋、鲁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自然风貌和古韵厚重的乡风民俗滋润下,他对景写生从不停歇,将风云雨露、四季沧桑尽收笔底。他将沥水技法有机地运用到创作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山高水长云自生》,是陈俊何以写生为基础创作的作品。在作品中,画家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构图技巧。画作下方的岩石与松树为"起";中段云雾与松石为"承";山峰为"转";题款与峰顶房屋为"合"。整幅作品灵动飘逸,瑞?\祥气溢于画外,气与势相得益彰,令人顿生可观、可游、可居之感。在作品中,画家注重随类赋彩、色彩协调。他深研古人画理,将沥水技法用于作品的赋彩中,从山底到山腰直至远峰飞瀑,层层堆积,层层水染,随景与情的转变而把握黑色的浓淡程度,从表象到意象,使"山高水长云自生,居高自由祥云来"的画面意境和浓浓情思跃然纸上。画家用解索皴、披麻皴和焦墨枯笔的苔点来描绘松树,以丰富多变的笔势表现出苍松叠翠、林峰郁茂的意境,是画面呈现出郁然神秀之美。

    陈俊何善于运用传统的散点透视法来绘制山水国画。在《青山绿水好云来》中,画家把千百里群山峻岭尽收眼底。波澜起伏的沟豁峰峦中飘着绵延不绝的云团,一种浩然正气扑面而来。画家用细致入微的笔墨皴染出的山峦,笔下呈现"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的壮观景象。在祥云簇拥的群山峻岭中,处处有峰、步步有景,使观者到了山水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画中那种丘壑奔腾,山路回转,烟云出没,树木葱郁的物象表达了生命韵律的存在。画家在运用散点透视法的过程中,利用"合六远"思维模式,画出了祥云滋润、江山无尽的画面。他运用巧妙地笔墨使高低起伏、远近大小的景物和谐统一,使高远、平远、深远的视觉效果在同一幅作品中呈现,利用有限的画面表现出无限的江山美景。

    陈俊何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七里河河下村,是农民的儿子。他幼年随父母生活在煤都阳泉,七岁被祖父母接回位于黄土高原的山村寿阳读书。那里海拔1756米,高山峻岭,峰岚叠翠,树木、草虫、蔬果、粮禾均给他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力。村中百态人物的喜怒哀乐又使他产生了用画笔描绘生活的冲动。1998年,他考上了阳泉工业学校工艺绘画专业。毕业后,他又考入商丘师范学院美术系进行深造,在张雪峰、蔡松立、姜舟等人的指导下,打下了坚实的国画基础。2006年,陈俊何,又不远千里慕名来到"书圣"王羲之的故乡临沂,拜师于高继兴门下,学习白云山水创作技法。从艺十余年,他收获了许多。如今陈俊何正值壮年,还有更多的艺术高峰等待他去挑战,希望他今后的绘画之路能越走越宽。

    (刊登于中国书画报总2515期)

   

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