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整理收藏 |

自然的表达 读赵沛晓先生油画作品

2015-12-08 齐鲁书画

    和赵沛晓先生相识也是结缘于油画,赵沛晓先生自幼酷爱绘画,是一个涉猎广泛的艺术家,1984年考入青岛工艺美术美校,上学期间他对绘画、设计等诸多艺术领域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受过杜大恺、宋守宏等名家的指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多年来他始终对油画中西结合的表现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力求在油画的意象表现上进行突破,在实践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属于自己的绘画语境,并渐入佳境受到业界好评。

    油画中的色彩原理和造型原理来源于西方的经验,但中国传统绘画里的平面化和用笔用线比西方高明很多,也是现代绘画艺术的构成核心。现代绘画中的形式表现主义,虽然为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家所原创,但在10世纪前发明的中国水墨画中就已经体现出这一艺术特点,这也是西方现代绘画大师不断吸取中国绘画元素的原因。十九世纪中期之后,受到摄影冲击的西方绘画成功地借鉴吸收了东方绘画之长,开创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新纪元。他们的代表人物高更、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等作品中都有着显著的东方绘画元素,绘画面貌为之一新。引入中国百年的油画作为与中国文化完全异质的西方文明的一种艺术样式,一直面临着如何将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有机融入的问题。赵沛晓先生在对油画表现风格的实践探索上正是站在这个理论观念的高度上,他认为要发展中国油画,首先要改变的是传统绘画观念,西方绘画一向重视理性,对绘画形式的研究成果很多,而中国绘画偏重意境的表现,浪漫主义色彩比较浓厚,中国的哲学和审美价值观有别于西方自有独到一面,在中国绘画中,则表现为对意境的强调,所谓意境,新版《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意境:文艺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且有虚实相生,意与境偕;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中国古典文论独标境界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文学艺术往往是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中国油画要想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需从中国美学思想中进行借鉴,中西结合突出对意境的表现。

    观赵沛晓油画作品,明显看出他在努力借鉴吸收东西方绘画中的经验和成果,并尽力做到兼容并蓄。他在绘画表现上摆脱了传统绘画中对客观物象光影和形体的依赖和束缚,使绘画表达的视觉艺术上升到纯粹的绘画语言状态,更加注重自身内在的主观精神层面的诉求。在他的油画中汲取了中国绘画的平面写意方式,追求意境与气韵。他的风景系列作品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浓郁的东方气息,具有很强的意境表达是他绘画的灵魂。画如其人,赵沛晓先生的作品中画面处处洋溢着跳动的热情与自然的纯真,在油画笔的厚薄冷暖、点划涂抹之中表达着他对生活的关爱,对人与自然的深情,创作的情感在刀、笔、材料、画布之间传递,油彩的薄厚、肌理的糙细、笔触的轻重粗细、点画涂抹都转化为对精神表达的诉求。就赵沛晓作品本身而言,他更关注情感的抒发和对绘画语境的探求,他的表现是纯唯美的,没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没有当代观念的介入,追求作品的绘画性和中国式的审美意境是他绘画的最大特点。色彩是血脉,思想是灵魂,赵沛晓先生用自己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和表现语言时时挥洒着生命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将传统语汇与西方色彩审美理念及新视觉表现语言融合、互渗,创造了独特的、唯美的、完整的东方精神和现代意味统一和谐的、表达当下情感的油画作品。正值盛年的赵沛晓先生正在用自己对自然表达的实践诠释中国油画的新面貌。(作者宋卫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

    赵沛晓简介

    赵沛晓,1966年生,山东费县人,1988年毕业于青岛美校。幼年学画,先后从师画家张宝珍先生,叶砚大师叶连品先生。在青岛美校学习期间,从师著名水彩画家宋守宏先生,著名画家冯凭先生。1988年毕业创作期间,得中央美院教授杜大恺教诲指导,36件作品被学校收藏。毕业后,一直从事与绘画相关工作,壁画《寻》《56个民族》等作品被国内艺术机构收藏;2011年,油画作品在北京首工美术馆展出;2011年11月,创建写生中国山东油画写生基地。


 

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