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整理收藏 |

书画造假,一幅赝品拍卖出250万,画家无可奈何

2020-05-30 齐鲁书画

  书画赝品自古以来就伴随着艺术而存在,艺术无价而书画作品有价,有价值就代表有利益,书画造假就是令艺术收藏界最头疼的一种逐利手段。
  
  很多收藏者觉得书画造假离自己很遥远,有人说我就是一书画票友而已,用一点零花钱收藏些不昂贵的书画满足下兴趣爱好而已,我收藏的都是没什么名气、不怎么贵的字画,谁会用赝品来骗我这种没多少钱的票友呢?
  
  也有收藏界的土豪说我也不怕赝品,因为我只去大型的拍卖会收藏名家字画,拍卖公司都是世界有名的大拍卖行,一幅字画往往就是几十万几百万这么贵,大拍卖公司肯定不敢用赝品欺骗客户,书画造假骗不到我!
  
  每个收藏者都觉得自己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或者鉴赏资源,或者说都觉得自己有一套防范赝品的经验办法,虽然知道艺术收藏界里不乏造假者,但却仍对自己的“火眼金睛”充满自信,最终却往往可能掉入书画造假的陷阱悔之晚矣。
  
  书画票友自认为其收藏的只不过是名气一般的艺术家作品,不会有赝品之忧,但即便是几百块一幅的普通字画,也仍然难逃造假者的见缝插针。一幅赝品字画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元,如果能当成真迹让书画票友花几百收藏,也能谋取极大的利益空间。
  
  而造假者往往会抓住书画票友“价低不怕假”的心理,大量模仿某一地区小书画家的作品,真真假假混杂着向书画票友推介,轻轻松松就把赝品挂到了书画票友的家中。
  
  由于这种小书画家作品本身价值不大,即便书画藏友发现自己遇到了赝品,也懒得去追究了,反而进一步纵容了赝品的存在。
  
  现代名家的作品由于名气大价值高易于流通的特点,最容易成为字画造假者的目标,比如九十年代后期吴冠中的作品屡屡攀升炙手可热,“赝品吴冠中”一度泛滥。
  
  多年前,一位痴迷吴冠中作品的女富商,深知收藏市场上“赝品吴冠中”防不胜防,自己虽然有一定鉴赏能力,但却不敢在收藏圈子当中“淘画”,于是她参加了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这位女富商参加的是圈内最顶级最专业的拍卖会,是艺术品收藏界最负盛名的一家拍卖公司举办的,业内顶级的收藏家都是这家拍卖行的常客,因此,这位女富商深信在这场拍卖会上赝品存在的可能性为零,最终,她花了约二百五十万如愿入手一幅吴冠中的“名作”。
  
  不久之后,女富商机缘之下认识了吴冠中本尊,但当吴冠中看到她花二百五十万买下的作品之后非常愤怒,当场指出这幅所谓的“名作”是一幅彻头彻尾的赝品之作。
  
  得知女富商的收藏经历后,吴冠中亲自为她出具了赝品证明,亲笔在画作背面写下了画家鉴定结论,希望能帮女富商挽回损失。
  
  女富商拿着画家本人的鉴定证明找到拍卖行,要求对方提供画作真迹或者退还画款,却遭到拍卖行理直气壮的拒绝——拍卖行不对画作的真伪担责。女富商一怒之下将拍卖公司起诉,但最终结果却令她和吴冠中先生大失所望。
  
  拍卖行凭借一条所谓的“免责条款”胜诉,也就是说,女富商需要自己对所拍画作的真伪承担责任,因为拍卖行在拍卖时都已经提前声明了自己不对作品的真伪负责。
  
  因此,即便是他们把一幅赝品拍卖出了二百五十万,即便是画家本人鉴定了真伪,女富商还是无法挽回损失,画家本人更是无可奈何。
  
  同时,对于画家本人的鉴定是否有效,法律的认定也是比较模糊的,拍卖行在辩诉时称画家本人并非权威的鉴定机构,他出具的证明在法律层面并没有效力,因为画家本人并没有司法鉴定资格,也就是说,即便明知是赝品,画家本人却证明不了,由画家本人鉴定真伪在法律层面很可能是不能算数的。
  
  由此可见,书画收藏并非很多藏友所想,我收藏的都是便宜字画就不会被赝品骗到,或者说我专门找有名的拍卖公司就不会碰到字画造假的陷阱,相反,任何人都随时可能被赝品欺骗。

网友评论: